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

韓文

諺文,現在的韓國稱其為韓字한글[2]朝鮮稱其為朝鮮字조선글),以區別於歷史上的名稱「朝鮮文」(조선글朝鮮글)。其俗稱「朝鮮字母」、「音文」、「訓民正音」等,是朝鮮語所使用的表音文字。15世紀,在朝鮮王朝(1392年-1897年)第四代君主世宗(1418年-1450年在位)的倡導下,由一批學者創造完成,於1443年正式創建,1446年頒布使用。
諺文有10個元音和14個輔音,可能組成許多音節。它既簡單又具系統性,能全面的記錄朝鮮語的語音。諺文易於學習印刷,對於減少文盲、促進出版事業發達,貢獻甚巨。它應用於電腦系統也很容易。不過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,如「故事」、「古寺」、「古辭」、「告辭」、「告祀」及「枯死」等都寫作「고사」。因此必須根據上下文,才能判斷文義辭彙。
西元15世紀以前,韓語以漢字為書寫工具[3]。由於韓語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,使用漢字記錄韓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,加之一般百姓不懂得漢文,非常不利於文化的交流與發展[4]
為了解決韓民族書寫文字的問題,朝鮮王朝世宗大王於1443年組織一批學者創造了適合標記韓語語音的文字體系——韓字。這些文字當時被稱作「訓民正音」,意為「教老百姓以正確的字音」[4]。1940年發現的《訓民正音解例本製字解》(發行於朝鮮世宗28年,1446年)宣稱韓字的子音與母音是根據人的口腔構造、中國古來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陰陽學說而創制出來的。
書中記載如下:
因爲這個1446年記錄朝鮮文字的形成原理的訓民正音解列本,現在很多人認爲諺文是韓民族獨立制定的[5]
但是由於韓字字母和八思巴字有很大近似度,有部分學者[6]認爲韓字字母其實是受1270年問世的八思巴字的影響創制出來的,只是《訓民正音》不願提及。
上:八思巴字的k,t,p,s,l字母與韓文的k,t,p,ts,l字母相比較
下:八思巴字的h,w,v,f字母與韓文的w,v,f字母相比較
1443年朝鮮世宗命令使用韓文的時候,受到眾多使用漢字的朝鮮文人和兩班貴族的批評,因為他們認爲拋棄漢字就等於失去中國文明,而成為夷狄之邦。崔萬里曾說:「自古九州之內,風土雖異,未有因方言而別爲文字者。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,各有其字。是皆夷狄事耳。無足道者……歷代中國皆以我國有箕子遺風,文物禮樂,比擬中華。今別作韓文,舍中國而自同於夷狄,是所謂棄蘇合之香,而取螗螂之丸也;豈非文明之累哉?」。
由於朝鮮文人和貴族的抵制,韓文直到20世紀才被廣泛使用[7]韓文的發明大量地減少文盲和促進知識的傳遞,進而推動韓國政治、經濟及文化的發展,世宗大王也得到後世的愛戴[4]
諺文由於在創製時仍有受到漢字和漢文的影響,和日本平假名一樣可以和漢字混合書寫,南韓李承晚時期一直到朴正熙上台為止,都是以諺文和漢字混合書寫為主,直到1970年後才慢慢轉以純諺文書寫的方式為主,漢字變成只有消除歧異時才會出現,漢諺混寫目前只侷限在醫學、法學和宗教書籍上。
北朝鮮韓戰後就廢除漢字以諺文為尊,跟南韓相比,在朝鮮字上面使用漢字之時機變得更為罕見,雖然在外文教育上有中文科。

稱謂[編輯]

歷史名稱[編輯]

此文字發明當初被稱為「諺文」[8]언문/諺文),當時朝鮮官方文字是漢字,「諺」的原意為「俗語」,朝鮮語被稱為「諺」或「諺語」,因此「諺文」一詞則有「表記俗語(朝鮮語)之文字」之意思。用此文字寫成之文章在古代亦被稱為「諺書」[9]언서/諺書,音:eon seo),此名稱與「真書(漢文)」對應使用。這種稱呼視漢字為古雅正統文字,視本國文字為非公式文字,在日本也如是,如古代日本將漢字稱為「真名」,而本國文字則稱為「假名」。「諺文」這個名稱被廣泛使用,直到近代朝鮮日治時期。此外,還有「反切」(반절/反切,即古代注音)[10]암클(女字)、아해글/兒孩글(兒孩字)等名稱,因為該文字在朝鮮古代多為女子或孩童所使用。
「한글」一詞於1912年首次出現在文獻上,為韓國現代語言學者周時經주시경、Ju Si-gyeong)所提出(存在異說)[11],用以指稱朝鮮半島特有之書寫系統。此名稱被人們廣為接受的標志是1927年韓字社(ハングル社)發行《韓字》(《한글》)雜誌。此詞成爲紀念日名稱後,更取代「訓民正音」,成爲韓語字母的代名詞。這個詞語是由韓語固有詞「한」(大;但音同「韓」)+「글」(字;但音同「契」)組成,無對應漢字可寫。一般可不譯,或譯作「韓字」。
儘管「한글」的本義為「大字」,但是二戰以後,由於北韓礙於「한글」的「」跟「韓國(한국)」的「」同音,所以將其官方名稱改為「조선글」(朝鮮글)。

現代漢語對其翻譯的問題[編輯]

한글」一詞翻譯成中文時,多使用「諺文」這個名稱,同時也存在「韓字」、「朝鮮字母」、「韓文」、「韓契」等翻譯。「諺文」(언문/諺文)則為歷史上對此文字之稱呼,如今此名稱在南北朝鮮皆不再使用,僅用於歷史學習、研究等場合。古代使用漢字詞而現代改用固有詞名稱的類似例子還包括:南韓首都,曾稱為「漢城」(한성),今日名為「首爾」(서울),而中國至今仍部分沿用古名。
然而,當翻譯為「韓文」時,有時會產生歧義。由於華語中通常以「語」或「文」表示一門語文,如「英語」和「英文」可以同時用來表示「English」這門語文、「日語」和「日文」可以同時用來表示「日本語」這門語文,當使用「韓文」一詞時,在現代漢語中難免產生兩個意項:一為「한국어/韓國語」這門語言、一為「한글」這種文字。其他名稱如「諺文」、「韓字」、「朝鮮字母」和「韓文字母」等譯名則鮮有歧義,所以較為準確

沒有留言: